洛宁短视频剪辑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用户投稿 19 0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以援朝老兵曹太法自述,讲述在朝鲜战场上他所经历的一场最为残酷的金城战役的故事。故国今犹在,山河已无恙。尽管70年过去,但老人回忆当年的战友情一如昨天栩栩如生,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洛宁短视频剪辑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片子以忠诚、信仰为主题,通过老人的抗美援朝事迹,讲述他们在朝鲜战场的顽强奋战精神,展示老兵无畏的军人风采。我们希望以更丰富的形式把他们的抗战故事传承下来,致敬老兵!

洛宁短视频剪辑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作品从选题提报、立项、撰稿、拍摄、剪辑修改、讨论,疫情之后补拍、再改,历经8个月之久,团队成员因考研、毕业数次调整,修改次数达13次至多,最终成片,其个中艰辛实属不易。

洛宁短视频剪辑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我小时候一直和姥爷比较亲,姥爷抗美援朝的事迹也一直使我骄傲。他每年都会和战友们合影,但照片上的人越来越少,给我的感触还挺深的,我觉得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不应该只有身边的亲人记得。

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我们团队把《铭记》做好了,可能就会有多一些人知道,知道有一群人也曾为今天这样好的中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挺幸运自己学的专业能帮他们讲述故事,也感谢传播学院和专题部给我这个机会。”—韩冰洁

洛宁短视频剪辑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是家乡秀纪录片工作室为致敬抗美援朝70周年而策划的老兵故事系列之一。去年下学期进行选题策划,并组织团队成员到洛阳市洛宁县进行拍摄,初次剪辑后发现有些画面过于单一,但因为疫情影响,成员各种原因发生变化,增加了作品完成的难度,好在策划人韩冰洁并没有放弃,在老师支持下,邀请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学加入到团队来,进行补充拍摄和采访,让作品最终有了一个好的成果展现,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情绪穿透力。作品首发于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平台,引起比较大的反响和关注。

这部作品播出后有好的反应,再次表明,一部好的作品除了好的选题,更重要有团队的支持和协作,希望工作室其他同学能够认真学习,植根生活,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来。—陈举老师

来源:郑州师院传播学院

河南农民30多年前“换花样”,数年后成“万元户”,如今年入30万

河南商报记者 唐韬 文/图 视频剪辑 赵墨波

1986对于洛宁县上戈镇农民冯保旭来说,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他响应镇政府号召,贷款买来100余棵树苗,将家里一半的耕地改为栽树种苹果。由于果树需要5年才能挂果、6到8年才会进入丰果期,加上种植果树又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完全零基础的冯保旭心里也对于这一大胆举动其实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但抱着"别人都能赚钱为什么我不可以的"想法,当时三十多岁的冯保旭还是咬咬牙下决心开始种植果树。

洛宁短视频剪辑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原先家里的10亩地种的都是小麦、玉米,一下子拿出一半地改种苹果后,剩下的地出产的粮食差不多只刚刚够自己家里吃。在果树开始挂果之前,冯保旭一家人好生过了几年勒紧裤腰带的日子。

而当90年代初,家里的果树进入丰果期之后,冯保旭家的生活可就大变样了:第一年产果子,均下来一亩地产的苹果就能带来2000元收入,比原先种小麦、玉米的收入翻了5倍之多。冯保旭一家,也一下子成为了当时的"万元户"。尝到甜头的冯保旭在1992年,就把家里的其他地,也都种上了苹果树。

洛宁短视频剪辑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冯保旭家里种着12亩苹果树,每年能产苹果6万斤左右,给家里带来30万元左右的收入。

谈及种苹果的体会,冯保旭不假思索的就蹦出了一个字:"累"。

洛宁短视频剪辑 家乡秀老兵故事·铭记

已经年近七旬的冯保旭,现在仍是每天天刚亮就下地干活儿,一直忙到天黑才收工回家。如今年龄大了,不像年轻时可以轻松上树,但当需要上树干活儿时,冯保旭搬来梯子也要上去干。

"只要还干得动,我就愿意继续干下去",对冯保旭来说,小小的苹果,已经成了他一生的事业。

(编辑 吕瑞天)

相关问答

郏县装修设计公司

我觉得郏县爱蜂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他们做的挺不错的,我的房子一直是他们,帮我设计施工的,人家签合同时45天我把钥匙交给人家以后,不到45天时间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